2017年广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好于去年
2017年,广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,贯彻发展新理念,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,聚焦重点,强化措施,有序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,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,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好于去年。
一、2017年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
据初步测算,2017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93.2亿元,同比增长4.3%,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.4个百分点,比上年提高0.7个百分点,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.1%,比上年提高0.8个百分点,创近三年来新高,全面完成自治区政府年度预期目标、年度工作目标,为全区经济稳增长作出了贡献。其中,农业增加值1752.5亿元左右,增长5.3%;林业增加值258.4亿元左右,增长4.7%;牧业增加值557.5亿元,增长1.3%;渔业增加值338.5亿元,增长4.1%;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6.3亿元,增长9.8%。
(一)种植业生产形势较好
一是冬种进展顺利。据农情统计,截至12月28日,全区冬种作物面积1640.83万亩。其中,粮食作物183.55万亩;油菜114.67万亩;冬种蔬菜900.53万亩;其它作物(绿肥、青饲料等)442.08万亩。
二是油料作物平稳增长。2017年全区油料种植面积为263.96千公顷,同比增长2.6%;油料产量达71.62万吨,同比增长3.9%,其中,花生种植面积为228.16千公顷,同比增长3.1%;花生产量67.50万吨,同比增长4.4%。油菜籽种植面积为26.84千公顷,同比增长0.4%;油菜籽产量2.80万吨,同比增长1.3%。
三是糖料蔗种植面积减幅收窄,产量回增。受人工生产成本上升,效益减少的影响,从2013年开始,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连续五年出现下降,今年继续调减甘蔗种植面积。2017年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为1364.28万亩,比上年减少18.09万亩,同比下降1.3%,减幅收窄1.1个百分点。从产量看,糖料蔗产量在连续三年下降后首回增,单产增3.6%,“双高”基地建设成效明显。初步统计,2017年糖料蔗产量7286.02万吨,比上年同期增加152.09万吨,增长2.1%。
四是蔬菜生产稳定增长。今年以来,各级政府加大产业扶贫政策力度,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,积极引进企业大户,大力培植农民合作组织,在调减早稻、甘蔗的种植面积之后,带动农民改种蔬菜效益明显。据初步统计,2017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319.64千公顷,同比增长3.9%;蔬菜产量3088.44万吨,同比增长5.4%。
五是特色水果增幅较大。近年各地把水果作为扶贫产业的重头戏来抓,大力调整产业结构,通过土地流转,采取“政府+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方式,规模化发展芒果、火龙果、百香果等特色水果产业,同时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创建,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,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,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。2017年广西园林水果1701.30万吨,同比增长11.6%。其中,柑橘类水果686.66万吨,增长18.5%;香蕉324.43万吨,增长1.4%;芒果68.41万吨,增长17.1%;火龙果18.70万吨,增长30.3%;百香果24.63万吨,增长55.5%;葡萄54.96万吨,增长8.1%;柿子127.63万吨,增长8.3%;其他水果也呈不同程度增长。
(二)林业生产稳步推进
全区各地结合精准扶贫,精准脱贫工作,积极开展“美丽广西.宜居乡村”专项绿化活动,稳步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、全国亚热带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和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,调整优化树种结构,培育扩大优质森林资源,林业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势头。据林业部门预计,2017年全区完成植树造林235.80千公顷,其中人工造林52.53千公顷,封山育林23.933千公顷,退化林修复1.53千公顷,人工更新157.8千公顷(含桉树萌芽更新104.6千公顷)。全社会木材砍伐量3810万立方米,同比增长11.4%。
(三)畜牧业生产猪增禽降
一是生猪存出栏量增加,猪价跌幅收窄。受上年市场行情和养殖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,生猪养殖规模扩大,存栏量增加。据广西调查总队调查,2017年全区生猪出栏3355.06万头,同比增长2.3%,比上年同期提高5.3个百分点;生猪存栏2293.69万头,同比增长3.5%;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261.64万头,同比增1.8%,比去年同期提高7.3个百分点。能繁母猪存栏的增长,将可以有效维持生猪的生产能力。据调查,四季度广西猪价同比下跌14.9%,较三季度跌幅收窄10.5个百分点,其中,活猪、种猪、仔猪分别下跌15%、3%和26.5%。猪价跌幅收窄的主要原因:一是肉猪价格逐步低至普通养殖户成本线后,养殖户扩栏开始谨慎;二是广西各地环保限养政策继续限制部分区域生猪养殖数量;三是入冬后广西居民有买猪肉腌制腊味的传统,市场需求量有所增加,使猪价回升,但相对于上年同期还是下降。猪粮比5.23:1,养殖户仍亏损。
二是肉类总产量略增,禽肉产量减。2017年全区肉类总产量412.31万吨,同比增长1.1%。其中猪肉产量254.97万吨,同比增长2.3%;牛肉产量11.71万吨,羊肉产量3.32万吨,分别增长2.0%和1.8%;禽肉产量133.81万吨,下降0.9%。
三是家禽出栏量减少,禽价上涨较大。2017年全区家禽出栏81530.57万只,同比下降0.9%,跌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.8个百分点,比上年扩大2.7个百分点,家禽生产恢复正常还需时日。全区家禽存栏32712.11万只,同比增长6.0%,比三季度提高9.6个百分点,比上年同期提高7.5个百分点。受今年2月份H7N9流感冲击和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,家禽价格出现大幅度下滑,跌到2011年以来新低点,企业亏损严重。大部分企业和养殖户为规避风险进行压栏或清栏,鸡苗孵化场减少投苗量,鸡苗仍然滞销,最后被迫丢弃处理,导致二、三季度家禽存栏量分别下降3.%和3.6%。三季度随着禽流感有效控制,家禽价格下跌趋势缓解,价格回升明显。据广西调查总队价格调查,,四季度广西活家禽、禽蛋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2.1%和6.0%,其中,肉鸡价格同比上涨25.2%,成鸭价格上涨8.3%,鸡蛋价格上涨6%。主要原因:一是市场上肉鸡、蛋鸡存栏量不足;二是随着国庆节和冬季的到来,消费量大幅增加。
(四)渔业发展势头良好
全区继续加大推进水产健康养殖,创建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,推广大水面生态网箱养殖、鱼虾贝混养、稻田综合种养、养殖污水处理等生态养殖技术,水产品市场供应量充足,价格稳中有升,效益保持平稳,全区水产品生产保持较好发展的势头。据广西调查总队价格调查,海水养殖产品、海水捕捞产品、淡水养殖产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5.9%、5.4和2.6%。分品种看,海水养殖牡蛎、海水养殖贝类、海水养殖蛤分别上涨37.8%、29%和18.3%。主要原因:一是由于海洋渔业资源减少,捕捞量下降。二是养殖成本、人工费上涨拉动价格上涨。三是需求量大幅增加。初步统计,2017年全区水产品产量379.09万吨,同比增长4.6%。海水产品产量195.32万吨,淡水产品产量183.65万吨,分别增长4.5%和5.3%。
二、当前广西农村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
(一)粮食面积产量双减,稳粮压力大。今年6、7月份部分地区遭受较严重的洪涝灾害,导致早稻减产5.3%。由于粮食价格持续疲软导致种粮效益减少,晚稻种植面积减少2.5%,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虫害影响,晚稻产量比上年减少28.0万吨,减少5.5%。玉米产量274.4万吨,比上年减少5.2万吨,减少1.8%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广西粮食播种面积为2976.2千公顷,比去年同期少47.4千公顷,同比下降1.6%;粮食总产量1467.7万吨,比去年同期少53.6万吨,同比下降3.5%。全年稳粮保面积的任务难以完成。
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:一是粮食作物收益低,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,为了经济效益调整种植结构,改种水果等经济作物,早稻、晚稻、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的趋势较为明显。二是土地流转政策性影响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区域性下降。三是劳动力不足,一些地方水田、水利设施受损,导致耕种条件变差。
广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:一是洪涝灾害影响。二是病虫害危害较重。2017年,广西各地的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出现回升趋势,据广西调查总队晚稻调查样本点受灾情况调查统计,晚稻受病虫害面积的比重比上年高10.4个百分点,是导致广西晚稻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。
(二)糖料蔗种植面积减幅虽收窄,但仍未恢复历史水平。受人工生产成本上升,效益减少的影响,全区今年继续调减甘蔗种植面积。从2013年开始,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连续五年出现下降,2017年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为1364.28万亩,减少18.09万亩,同比下降1.3%。要恢复到2013年前增长水平仍需时间。
(三)家禽生产恢复尚需时日。受今年2月份H7N9流感冲击和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,家禽价格跌至2011年以来新低点,企业亏损严重。大部分企业和养殖户为规避风险进行压栏或清栏,鸡苗孵化场减少投苗量,鸡苗仍然滞销,家禽生产要恢复仍需时日。
(四)林业生产增长速度出现回落。经过“十一五”、“十二五”的高速增长,广西林业增加值增长面临瓶颈,木材采伐运输量接近全国总量的一半,基数越来越大,增长速度将由中速转向低速。
(五)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。广西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专有、优质的原材料供给基地,加上原料生产的分散,规模化、标准化程度低,由分散农业提供的原料在品种、品质、规格、数量等方面与加工要求不尽适应,致使生产受到制约,普遍存在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的现象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建议
(一)稳定粮食生产能力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耕地保护制度,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,稳定粮食种植面积。加强超级稻、优质高产玉米等粮食作物品种的自主选育及推广应用,以粮源基地县为重点,建设粮食增产提质增效核心示范区,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。适当提高种粮大户补贴,确保种粮户的收益和粮食安全。加强粮食生产工作,做好恶劣天气预警预报工作,防止倒伏、病虫害等。
(二)继续加大糖料蔗“双高”基地建设力度。不仅要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,还要加强生产机械化方面的落实。充分利用好“双高”糖料蔗基地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契机,创新项目管理模式,统筹使用建设资金,推进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,建设符合经营规模化、水利现代化、种植良种化和生产机械化标准的“双高”糖料蔗基地,扭转糖料蔗发展下降趋势。
(三)实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,加大对粮食、糖料蔗示范区创建的支持力度。粮食产业一直是国家战略,糖料蔗产业也纳入国家战略,两者是广西农业的重中之重,必须尽快扭转各地示范区创建工作轻视粮食、糖料蔗产业发展的不利局面。建议自治区加大对粮食、糖料蔗示范区创建的扶持力度,在创建指标、财政奖补、产业用地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,提高各地和农民创建的积极性,加快建成一批粮食、糖料蔗示范区,并以此为基础建设高质量、高水平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。
(四)加强畜禽市场监测预警,避免畜禽生产大幅波动。稳住生猪回升态势,扭转家禽业下滑势头,进一步加强禽畜产品生产情况的监测预警。特别是针对猪肉价格下跌走势和家禽生产不稳定情况,要加强市场监测,及时向社会发布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,指导养殖户科学合理安排生产,适时调整生产结构,使养殖量保持合理范围;引导养殖户理性分析后市,冷静面对市场波动,不要盲目跟风、追涨杀价,加大养殖风险和收益损失。
(五)全力开拓农产品流通市场,确保农民增产增收。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,完善网上交易功能。积极做好电商平台的宣传推广,吸引更多企业进驻平台;完善示范园农产品展厅功能,充实展示图片和展示样品,宣传推销区域特色,提高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。